首页 >> 校园招聘 >> 求职装备库 >> 才市搜索 >> 2016高校毕业生去向报告:“间隔年”成新趋势
文章

2016高校毕业生去向报告:“间隔年”成新趋势



  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的“间隔年”风,近年来吹入国内。

  据最新发布的“2016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毕业生最爱的毕业去向TOP5中,“间隔年”榜上有名,占比达到4.8%。

  换而言之,就是有近5%的高校生,选择在毕业后不是立刻投入求职,而是用来旅行、当义工等。

  名词解释:间隔年(GapYear)

  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

  “间隔年”是否适应中国职场?

  早在2013年,《中国青年报》就发表过关于“间隔年”的评论文章。其中引入大量真实案例,来证明间隔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的作者赵星,也在从台湾回来的四个月后,在博客中写道:“我没办法把眼前每天的痛苦与旅行在外的各种豁达、自由、无拘无束串联在一起。收放自如、能屈能伸这样的话,对我显然失去了作用。”

  笔名为“废柴大叔Kino”的资深驴友,在结束了澳洲三个月的义工旅行回到家里后,因为承受不了“现实和旅行的落差”而患上了抑郁症。

  驴友胡彬彬坦言,2009年为期半年的“间隔年”使她后来找工作遇到了一定困难。因为毕业之后,她就不再拥有“应届生”的身份,在现行的就业政策下,这是“非常不利”的。

  与西方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不同的是,间隔年对于中国的应届生而言是个无比巨大的挑战。

  单从资金方面来说,应届生很少会有直接收入来源,大多数来自于父母的接济。而中国的工薪阶层,绝大多数是无法承担孩子环游全球梦想的。就算有钱,父母更多的也会存起来,用于以后的买房买车陪送嫁妆方面。

  而就业方面,中国人口基数大,竞争激烈节奏快,如果你选择了空闲一段时间进行"间隔年"活动,那么很有可能会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综上所述,真的建议大家,在进行“间隔年”活动的时候慎重再慎重。(完)

-----------
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无忧求职锦囊”,下载“求职锦囊”APP

责权声明:本文所表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51job.com无关
未经 51job.com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